【欄目導語】為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營造搶抓機遇、奮發向上、干事創業的和諧氛圍,促進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即日起,學校官方主要媒體聯合推出“榜樣”專題欄目,展現我校人才培養特色和辦學成就;報道我校師生、校友在傳承桂電精神實踐中涌現出的典型事跡;凝練新時代師生“敢于擔當、勇于創新、善于成事”的精神特質。藉此身邊榜樣,傳遞正能量,激勵全校師生員工為早日建成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奮發前行,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歡迎各黨組織、各單位和各位師生員工把身邊的先進集體、優秀個人事跡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提供給我們,聯系郵箱:dwxcb@guet.edu.cn。
近日,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給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發來感謝信,對學校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學院王茂發博士及其研究團隊表示感謝。感謝信中指出,二零二二年一月以來,王茂發同志及其研究團隊參與了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組織的云南寧蒗、青海海北州門源縣、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地震余震預測預報工作。王茂發同志還參與了一月中旬以來湯加系列火山爆發引起的全球SO2、氣溶膠、溫度等異常應急科研工作,期間使用了其團隊開發的人工智能軟件,共同形成了高質量的應急工作報告。希望進一步加深與學校的科研合作,為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這些科研工作離不開王茂發及其團隊常年默默的堅持與努力。

感謝信
心中有目標,前進有方向
2020年7月,王茂發從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調動到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作,來到桂電后,他第一時間加入了劉振丙教授領銜的人機智能研究室。
“到桂電后,劉振丙教授和學院其他領導、同事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幫助和支持,讓我很快適應了新的工作和環境。大家鼓勵我繼續從事地質、地震方向的人工智能開發,為我提供了很多實驗保障?!蓖趺l說道。
通過近10年的科研探索,王茂發發現中強震短臨余震預測中存在2個主要問題:現代有科學意義的地震記錄歷史不到100年,而人工智能能夠利用的數字地震記錄時間只有不到40年,數據嚴重不足;當前地震研究中用到的人工智能方法過于簡單。
針對這兩個問題,王茂發明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通過最新的深度元學習技術矢量化模擬地震資料延長真正可利用的地震觀測資料的歷史;深入迭代開發中強震短臨余震智能精準預測模型。
王茂發幾乎天天泡在實驗室里,帶著學生寫代碼、看資料、研討算法思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迭代研發的地質、地震模型和軟件,得到了合作單位的高度認可。王茂發和其團隊先后與新疆地震局、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防災科技學院、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等單位,在模擬測震記錄和地質資料矢量化、中強震短臨余震智能預測、火山災害分析等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相關的模型和軟件也被多家單位試用,并提供一些日常服務。
“就在剛剛,團隊還完成日本本州東岸近海、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余震預測預報,積累了數據,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F階段我們正研究尋找合作單位開展局域碳匯精準模型研究?!蓖趺l說。
今年湯加火山爆發后,臨時受命與部委合作出火山災害應急報告。期間恰逢春節,王茂發及其研究生主動放棄休假,加班加點。團隊成員周翔向記者分享起他參與任務的點滴,“我主要負責處理數據模塊,并將數據以趨勢動圖形式呈現。每當我遇到問題,王老師都會不厭其煩地指導我,具體到每一行的Python代碼,使我進步很大,學到了很多沒有接觸過的知識?!?/p>

湯加火山引起的全球SO2濃度空間分布擴散圖

余震預測結果分析
“今天做不出來,不等于明天做不出來”
王茂發從2010年開始從事地質、地震方向的人工智能研究,堅持了10余年。這是一個現在并不太“火”的方向,尤其是地震研究,近十年來國際上的聲音相對較弱,國內也大抵如此,科研經費也經常是“有上頓沒下頓”,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方向。
當被問及為什么一直堅持“費力不討好”的方向時,王茂發笑著回答說:“我們要有做科研的毅力,不能太功利化,堅持科研服務社會的初心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做不出來,不等于明天做不出來?!彼麍孕诺卣鹑斯ぶ悄艿目蒲袃r值,“有生之年通過地震人工智能研究,減少哪怕一戶人家的生命財產損失也是值得的?!边@是王茂發對團隊成員常說的一句話。
王茂發先后在地質、地震人工智能領域發表了10余篇SCI論文。2016年獲批了1項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2021年又在同一方向獲批了1項國家自然基金地區項目。在桂電這樣一個非地震研究科班院校,他對自己能夠再次拿到地震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基資助心存感激:“桂電是一棵大樹,我只不過是樹上的一片剛發芽的葉子,還談不上任何成績。眾多的桂電前輩和同事為桂電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一定要心存感激、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爭取為桂電的發展做出自己一點小小的貢獻?!?/p>
接下來,王茂發表示將會把目光瞄向元學習、數字孿生等技術,爭取在基礎算法和其在地學中的應用進行創新和探索。
“既是良師又是益友,真是YYDS”
除了科研,王茂發在教學上也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認為對教師而言,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幽默風趣的課堂風格是老師的基本素質。他有一個理念:“和學生既要當師生又要當朋友”,“一定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在課堂上為了拉進師生關系,他很少站在講臺上,拿著一根電光筆,時不時走到學生面前提問,與學生互動探討。王茂發平時說話聲音很小,但為了提高教室里互動效果,他練就了“獅子吼”一般的功夫,一天下來在課堂里有時能達到1萬多步“運動量”。王茂發這種獨特的教學風格,讓同學們直呼“過癮”。
這種互動式教學效果固然好,但對教師本人卻提出了近乎嚴苛的要求,王茂發每次上課前都要對教材、教案、PPT默寫一遍,反復提醒自己不論在那個角落,即使背對板書和屏幕,也不能忘詞,教學過程必須自然、流暢。
“幽默博學是我對王老師的第一印象,一堂數據挖掘的課程下來,周圍同學都被這個講課內容豐富、有內涵,還時不時拋出個包袱的老師逗笑了,同學們在輕松歡快的課程中學習到了不少的專業知識?!?/p>
“對我來說,最為受益的一點便是學習不再是為了取得學分而學,我在這門從未接觸的課程中,發現了我對大數據的興趣,找到了未來想要努力的方向?!?/p>
“老師的專業知識非常扎實,關于深度學習的每個知識點都能講解得通俗易懂?!?/p>
……
王茂發的課堂收獲了同學們的滿滿的好評,不少同學還主動找到他,表示要加入他的畢設組,王茂發幾乎從來不會拒絕任何學生?!袄蠋熋恐芏紩e辦一次會議,指導我們完成目前的階段任務,幫助我們解決所遇到的困惑。有一次我想讓王老師推薦一本深度學習方面可用書籍,他二話不說第二天就送了一本給我?!睂W生賀志成回憶起畢設期間王老師對自己的指導,十分感動。
除此之外,當有學生進度過慢時,王茂發還會專門進行輔導,并讓先進帶后進,“目標就是都能畢業”。正是他認真負責的態度,組內同學對自己的畢設都很有信心。
在繁重的科研之余,王茂發還經常組織研究生一起爬山,暢談人生,他說:“指導學生讀書是一時的,但和學生做朋友是一輩子的?!?/p>
“現在再讓我回想起與王老師相處的日子,我會想起那些受益匪淺的知識、道理,也會想起歡聲笑語的交流瞬間。他既是良師又是益友,真是YYDS?!睂W生冷志雄如是說。

課堂現場

王茂發老師(中間)指導學生
感謝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學院的支持
素材 | 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學院人機智能研究室
策劃 | 豐 碩、吳朝貴、胡佳媛、寧 弘
采寫 | 冼欣宜
拍攝 | 寧 弘、胡佳媛、冼欣宜、吳天靖
剪輯 | 寧 弘、覃世健、蔣維杰、張 軒、祝文昕、李海洋
鏈接:
【榜樣】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4”黨建工作模式 筑牢支部戰斗堡壘——桂電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教工黨支部http://www.gliet.edu.cn/info/1151/58613.htm
【榜樣】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黨建引領 產教融合 多維協同”構建“三全育人”培養體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系教工黨支部
http://www.45diy.com/info/1151/58675.htm
【榜樣】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1+1+X”建設模式 開創“六新”局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關黨委科技黨支部http://www.gliet.edu.cn/info/1151/58704.htm